愛智圖書 愛智書店 / 台灣館主題教材系列 / 來食台灣米
來食台灣米
商品編號: FG161
台灣出好米,稻米的種類、品質與產量皆豐富,
米飯不但是台灣人的主食,也隨著四季節令與
民俗文化發展出許多節慶米食。
從一碗飯、一塊粄、一顆湯圓……
體會台灣的米文化。

●掃描書中QR-Code影音資源馬上聽!
原價NT: 280 優惠價NT: 221

數量:

回產品列表

       
來食台灣米
商品編號: FG161
台灣出好米,稻米的種類、品質與產量皆豐富,
米飯不但是台灣人的主食,也隨著四季節令與
民俗文化發展出許多節慶米食。
從一碗飯、一塊粄、一顆湯圓……
體會台灣的米文化。

●掃描書中QR-Code影音資源馬上聽!
原價NT: 280 優惠價NT: 221

數量: 目前缺貨中。

回產品列表

       

【作者簡介】  

作者/石晏如

美術編輯/林思慧

畫家/陳維霖、楊麗玲、吳明璟

 

 

【稿件作者簡介】

審稿人/賴青松

一九七○年生,從小走社會標榜的價格線路,卻在即將面對中年時,厭倦城市,想有田園夢,回歸阿公那一代對土地的疼惜,陪著下一代,找回心中的夢田。社東,委託贈青松植樹,就能天天吃到自己種的,最自然的稻米。

著作

青松種田筆記:榮東俱樂部

 

【影者介紹】

莊信賢、達志影像、台灣影像庫、楊志雄、盧裕源、橘子影視

 

【內容簡介】

        米食是台灣人的主要糧食,從早餐的稀飯到晚餐的飯菜,從節日的湯圓到祭祖拜神的紅粿,從填飽肚子的米粉湯到解嘴饞的爆米香,都是祖先經驗累累下來,散發出來的米食料理,充分展現了台灣風味的多肉風味,更豐富了台灣風味的稻米文化。

        米食影響到台灣人的倫理和精神層面,從出生滿月、週歲、結婚、過去甚至殺死,及每年必過的各種節日,米食都有重要角色。食是台灣人飲食文化的精髓與內涵。

        台灣農業的精神-敬天謝地,傳達了農民感恩老天與土地的情感,田間的小土地公廟、田埂上用地的公拐和鐮刀,都可以說明農民向土地公祈求豐收的願望,這習俗至今仍是傳承的儀式。

        稻米的親戚-小米,是原住民的神聖作物,從播種、耕種、收穫和儲存的過程中,各族都有不同的手段與禁忌。 傳統的台灣原住民各族,大都以小米為主食,當小米採收後,各部落會舉辦豐年祭,感恩上天的祝福,讓小米可以豐收。

        期待幼兒瀏覽主題,探索、認識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“米”,觀察稻米成長的過程和種類,並認識稻田裡的食客,如:青蛙、稻間鴨等。

 

【內容預覽】

 

 

 

 

【詳細資料】

 

規格:精裝/全彩印刷

尺寸:21.5×27CM 

頁數:48頁

等級:普級
ISBN: 9789576085291


書店書店 會員 活動 影音 服務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