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分享旅遊的經驗開始當老師開始構思「我是臺灣囝仔」的主題時,內心產生極大的問號,即面對幼兒們不太熟悉的「臺灣」,7週的課程要如何規畫呢?討論結果,老師們試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裡尋找「臺灣」的概念。討論中,老師們想到「玩」和「吃」是幼兒生活中最密切,也是最喜歡的事情,決定透過幼兒的「旅遊經驗」做為主題的引起動機吧!
幼兒們分享自己的旅遊照片,大家你一言,我一語的說著旅遊時所發生的事情,同時也開啟幼兒對「臺灣旅遊景點」的探索。
老師:「旅遊時玩過哪些東西呢?」
幼兒們說:「小人國的雲霄飛車」
「遊樂場的碰碰車」
「到科學博物館挑戰」
「在西湖渡假村與桃樂絲玩」…
透過旅遊照片的分享與討論,進而導入「臺灣」的話題。
認識臺灣12事臺灣最好玩的地方:大團體時間,老師接續上次的討論,請幼兒分享曾經去過覺得最好玩的地方。
幼兒們說:「集集,因為有摩天輪和小車子可以玩。」
「墾丁,因為可以玩水。」
「頑皮世界,因為騎馬很好玩,還可以餵鴨子。」
「臺北,因為有101大樓。」
「佳里,因為有糖果節的活動。」……
幼兒分享自己覺得最好玩的地方。
角落時間,幼兒非常喜歡「旅遊小玩家」的教具,因此,有幼兒提出為什麼不能自製一個專屬班級的大富翁遊戲呢?於是,幼兒們開始了「大玩家」的創作活動。活動中幼兒將臺灣最好玩的地方都設計在富翁裡喔!
幼兒自製的大富翁遊戲。
之後,老師針對全班幼兒曾經到過臺灣哪些地方進行調查,發現,原來去過臺中的幼兒人數最多呵!此時老師也開始將「臺灣地圖」的概念帶入課程之中。
製作臺灣地圖接續調查表的活動,為了讓幼兒了解旅遊地點的所在位置,並從中建構臺灣地理的概念,老師決定帶著幼兒一同製作臺灣地圖。完成後,在地圖上貼上旅遊照片。
幼兒參考地圖開始描繪出各縣市的輪廓。
有關臺灣的教具為了讓幼兒能更熟悉臺灣各縣市的地理位置,主題區擺放了相關的教具。角落時間一到,老師發現幼兒們會主動到主題區操作教具呵!
幼兒在進行臺灣地名的配對活動。
小組時間時,老師為了讓幼兒能更了解臺灣各縣市的位置,特別設計了一張「臺灣各縣市位置」的學習單,讓幼兒透過操作的過程來累積及穩固先前的學習經驗。
幼兒在小組時間進行「臺灣各縣市位置」的學習單。
尋找臺灣的位置老師在主題區放了一個地球儀,角落時間時,幼兒拿著地球儀問老師:「老師這是什麼?」老師:「這是地球儀,上面有很多的國家,臺灣也在裡面呵!」幼兒:「我們來找一找吧!」在老師的協助下幼兒終於找到臺灣了,並說著:「原來台灣這麼小唷!」
幼兒在地球儀上尋找臺灣呵!
臺灣像什麼團體時間,老師拿出預先準備的「臺灣地圖」,告訴幼兒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地方--「臺灣」,然後請幼兒分享一下地圖上的「臺灣」外形像什麼?答案五花八門十分有趣,有人覺得像大象的鼻子、有人覺得像鯨魚的尾巴……,分享後老師請幼兒將自己的想像畫下來。
幼兒所創作的「臺灣像什麼創意畫」。
住在哪裡大調查老師為了讓幼兒更具體的了解自己住在哪哩,於是發給每位幼兒一張圖畫紙,請幼兒回家後繪製家裡的門牌,且帶來學校分享。
幼兒繪製的門牌。
幼兒因為門牌發現有人住的地方跟自己不一樣,如有人住在佳里鎮,有人住在學甲鎮……,老師藉此機會與全班幼兒進行「住在哪裡大調查」的活動,統計結果發現原來住在學甲鎮的幼兒人數最多呵!
「住在哪裡大調查」的經驗圖表。
臺灣走透透系列~系列一:各地文化特色篇
大團體時間,老師透過繪本與幼兒分享「各鄉鎮的文化及特色」,分享過程中幼兒也會將自己所知道的與其他幼兒分享呢!
老師透過分享與討論,導入「各鄉鎮的文化及特色」的話題。
老師設計「各鄉鎮的文化及特色」學習單,請幼兒將家鄉的特色畫出來,家長輔以文字說明。老師發現活動過後,幼兒除了認識自己的家鄉特色外,透過其他幼兒分享,也同時認識到其他鄉鎮的特色呵!
「各鄉鎮的文化及特色」的親子學習單。
角落時間,幼兒們喜歡到語文區翻閱有關介紹臺灣各地特色的書籍,然後輪流當小老師互相考考對方,看看彼此是否知道這個地方上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及好玩的地方?一本小小的地理書籍卻帶給幼兒探索臺灣的大大樂趣呵!
幼兒一同翻閱介紹臺灣各地特色的書籍。
系列二:臺灣各地小吃篇
接續「各鄉鎮的文化及特色」後,團體時間,老師請幼兒分享吃過哪些臺灣小吃,有人說:「牛舌餅」,也有人說「鐵蛋」,老師將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,並與幼兒協定未來幾天的主題時間,分別為不同的「××日」,品嘗當地的特產,如:若當天是「嘉義日」,老師會準備方塊酥與幼兒一同品嘗。
系列三:族群文化篇
在進行「各地小吃」的活動時,老師介紹了客家人喝的「擂茶」,並將「族群」的概念帶入課程裡,過程中大部分的幼兒對於原住民的音樂最感興趣,一邊聽音樂一邊好奇的問著:「老師,他們到底在唱什麼呢?」
課程結束後老師發給幼兒學習單,回家調查自己的家人屬於哪一個族群?
「我們都是臺灣人」的學習單。
系列四:走透透篇
當幼兒進行一系列探索臺灣各地文化、特產的活動後,老師運用小組的方式完成「臺灣走透透」的合作畫,藉此統整了幼兒之前的各項學習經驗。
幼兒完成的「臺灣走透透」合作畫。
創作一個臺灣島當主題進行到第5週時,幼兒對於臺灣已有初步的概念,於是有人提出:「教室為什麼不做一個臺灣呢?」「這樣我們就可以到好多好玩的地方玩了!」因為這樣的提問,啟動了幼兒創作臺灣的動力,啟動了一連串創意的展現,同時老師也發現,幼兒在過程中已將之前學習經驗如實地運用在創作之中呵!
幼兒請老師先用鉛筆畫下臺灣的外型,幼兒再用麥克筆描出外型,然後將報紙揉成長條狀,沿著線條黏貼報紙上去。
幼兒開始描繪出臺灣的外型。
幼兒利用家長所提供的衛生紙,混合白膠及水做成了衛生紙紙漿,之後再用衛生紙紙漿完成臺灣的陸地。
製作臺灣陸地的時候,幼兒說:「老師,臺灣的中間都是高高的山,所以我們先來做山,」於是,幼兒們先利用報紙做了一排高山後,才糊上衛生紙紙漿,並塗上顏色。
完成高山後,幼兒便決議要先畫出環島的鐵路,然後再畫出每一個鐵路會經過的縣市。
有幼兒提出臺灣是一個小島,旁邊都是海,所以要創作海的想法,那要用什麼材料來作才像海呢?大夥兒決議就用藍色的塑膠袋吧!幼兒便請老師協助準備,開始進行「做海計畫」嘍!
現在,請大家仔細的看一看,在我們創作的臺灣島裡,有哪些好玩的景點呢?
臺北101大樓
此外,班上幼兒十分響往臺北的木柵動物園,但在創作的臺灣島上並沒有動物園(因空間不足無法將動物園放入),幼兒們為此覺得可惜!於是,有幼兒便提出不如就來畫動物園裡的動物吧!大家一致決議後,老師便準備不同以往的作畫工具—毛筆、墨水,讓幼兒體驗不同素材的美感。
幼兒用水彩筆及稀釋的墨水,進行水墨畫的創作,並在作品展示區展現幼兒的水墨畫。
團體時間,老師與幼兒討論要如何在創作的臺灣島上遊玩呢?幼兒們覺得可以做自己的玩偶,進行遊臺灣的活動啊!所以老師便將這樣的活動設計為「親子活動」,請家長協助幼兒創作一個「自己」的人偶。角落時間一到,幼兒們拿著自己的人偶開始進行「遊臺灣」的活動,只見他們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,一會兒到合歡山賞雪,一會兒到台北101,一會兒又到台東坐船賞鯨,並述說著當地的故事,此時,老師發現幼兒對於臺灣地理、歷史及各地文化特色已經相當熟悉了。
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的人偶創作。
創造心目中美麗的臺灣~成果分享老師與幼兒回顧主題所進行的各種活動,過程中幼兒的反應相當熱烈,且充滿著高度的成就感。老師:「如果我們要創作一個新的臺灣,你想它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島呢?」請幼兒分享自己的想法後,老師便邀請幼兒從設計圖開始,之後再運用不同的素材創造出美麗的臺灣島,並以此活動為主題畫下美麗的句點。
幼兒畫出心目中美麗臺灣的願景圖。
諾貝爾以「融入式美語」的方式,將第二語言自然融入幼兒學習的世界,我們看到幼兒不但連結了各領域的學習經驗,也提升了美語運用及理解的能力,也因為融入式美語創造了會說話的語言環境,讓中英文彼此交織出語言的連結網,使幼師更積極投入美語的學習環境,並與幼兒一同經歷了一段特別的美語學習歷程。
因為「融入式美語」,所以諾貝爾的孩子……
◆在輕鬆自在的課堂氣氛中,學習美語:幼兒在美語課時可以用中文表達或回答問題,而美語老師用美語重述幼兒的答案,讓幼兒在沒有語文壓力下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。
美語老師藉由圖卡向幼兒分享什麼是”beach”?什麼是”lake”?
美語老師與幼兒進行「聽字找圖」的活動。如:老師:Let’s go to the mountains.幼兒必須從四張圖片中找到配對的圖卡。
美語老師扮演攝影師幫幼兒拍照。
美語老師(小圖):Let’s take a picture here.
Don’t move and say cheese!
幼兒(小圖):Cheese!
◆在豐富的雙語環境中,學習美語:主題進行前、中,幼師會事先及陸續布置出豐富的語文環境,讓幼兒在充滿童詩韻文海報、語言經驗圖表、美語教具的學習環境下,經歷一場完整的語言學習。
教室裡的美語情境—
隨著中文主題「我是臺灣囝仔」及美語””Weekend Fun”的課程,幼師將兒歌海報、字母圖卡及自製的美語教具在教室布置,提供幼兒主動探索美語的學習環境,並且讓美語的學習不再是機械式的練習,而是將語言活用出來。
運用美語字卡製作迷宮圖,讓幼兒一邊走迷宮一邊學單字。
” Let’s go to the_______.”的美語句型及字卡
結合美語單字及兒歌”Hot spring”所創作的迷宮圖。
美語時間結束後,幼師運用課堂上的美語圖文卡布置,並請美語老師補充新的美語句型,讓幼兒與情境的互動過程中,自然而然的提升口說的能力及豐富美語單字。
”What are they?”及”They are _________.”的美語句型
◆在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中,學習美語:諾貝爾提供幼兒一個支持、鼓勵、有意義的學習環境,當幼兒用母語探索中文主題時,美語老師師會自然地帶入與中文主題相關的經驗知識,例如:當幼師請幼兒分享旅遊照片時,美語老師則帶領幼兒進行「How to take a picture?」的課程。
另外,美語老師也會利用幼兒耳熟能響的兒歌「兩隻老虎」,利用它的曲調改編歌詞,教唱自創歌曲”Let’s take a picture.”
” How to take a picture?”的經驗圖表及歌曲”Let’s take a picture.”
當中文主題進行到「調查幼兒住在哪裡?」的課程……
幼師運用地圖及美語句型增進幼兒與美語互動的機會,並利用美語再一次的架構之前的學習經驗。
老師:”Where do you live?” 幼兒:”I live in ______.”
當美語老師結束兒歌活動後……
幼師運用美語掛圖請幼兒看圖配字或是將海報製成「單字—語詞—句型」的語文活動,增進幼兒與美語互動的機會。
圖文配對的活動
在角落時間裡……
幼兒們喜歡一起運用美語的情境掛圖,搭配上美語句型所製成的經驗圖表前,進行一問一答的對話遊戲呵!
幼兒彼此進行一問一答的對話遊戲
當中文主題討論過「遊臺灣的方法」之後……
幼師將美語課堂上曾學過的句型、美語單字及圖文卡,與中文的課程結合,變成一張經驗圖表,讓幼兒透經驗圖表做口語練習,並讓幼兒在美語時間所習得的句型、單字做延伸性的學習。
”Let’s go to the ______ by _________.”的經驗圖表
當中文主題進行過「旅遊地點」的調查活動後……
美語老師則運用”I ever went to ________.”的經驗圖表,除了讓幼兒分享自己的旅遊經驗,也能增進幼兒口說的能力。
”I ever went to ________.”的經驗圖表
當中文主題進行統整活動時……
幼師也運用美語的經驗圖表”What do you like to eat?”來統整幼兒的學習經驗。(幼兒畫下自己最喜的特產,並用口語表達出來呵!)
老師(小圖):” What do you like to eat?”
幼兒(小圖):”I like to eat ________.”